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

文字大小调整:
    收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收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二日,杨世铎打着白旗,出现在龙首关前。

    道明来意后,他被用吊篮接进了关中。也第一次见到了,把杨家挡在关外一百天的宋朝官员。

    看到那些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杨世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一经交谈,他便没了小觑之心,不禁暗暗感叹,大宋果然是人杰地灵的天朝上国,如此出色的年轻人,在大理一个也找不出来。

    明白他的意图后,王韶等人自然要请示在大理城的王珪······王珪与范镇是平级,且都是钦差,还真不好说谁听说的,不过王珪有恬退之风,让他们派侍卫将杨世铎送到缮阐府去,由范父子做决定。

    知道事关重大,又怕半路有人加害,王韶等人让杨世铎剃了胡子,换上大宋禁卫的衣装,然后护送宋端平宋大人,去东川宋军大营汇报工作。

    一路无话,五日后抵达东川军营,只见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从来路远远望去,军营依山傍水。山坡下,无数赤着上身的兵卒在挖地基,这些挖好的地基沿着山梁蜿蜒而上,竟然一眼望不到边。

    “我的天,这是要修万里长城么?”看着这副景象连宋端平都惊讶极了。

    ‘这哪是修兵营,这分明是在筑城。,杨世铎更是暗暗咋舌道:‘如此浩大的工程,看来宋人定然是要留下不走了······,

    队伍靠近了,便见一个木栅栏、鹿砦、拒马组成的传统营寨横在眼前,守备森严。

    亮明身份之后,卫士进去通禀,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名参军出来相迎。

    “宋宣赞,大帅有请。”参军拱手相让道。

    一层层通传之后,宋端平带着杨世铎,来到大营参见范镇。

    范镇亲切的接见了他们,对杨家的态度表示了赞许,但到底答不答应,却说还得等到人齐了,再作商议。便安排了筵席款待二人宋端平看了陪坐的一干文武,却不见陈恪的身影不禁暗暗奇怪。又怕有什么忌讳,只好忍着不问。

    “肯定是想问仲方哪去了。”范镇笑道:“那家伙这些天,和几个他从内地调来的官员就吃住在工地上,说是要规划未来的东川城。”说着苦笑道:“老夫也去凑过热闹,可实在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吃过饭宋端平就去寨后的工地上的找陈恪,杨世铎想尽可能了解宋人,死皮赖脸要跟着。宋端平本不想让他去,但前来迎接的官员却说无妨。

    杨世铎便屁颠屁颠的跟着,来到了一片繁忙的工地上。他看到,工地被几条纵横交错的深灰色坚硬道路划分成若干区域,有的区域里,是成片的石灰窑正袅袅冒着黑烟,有的区域,则摆着上千个模具,有工匠将一担担的灰色粘稠物倾倒进去;有的区域,则摆着浇注好,待使用的长方形石板···…是的他没眼花,那些坚硬的石板确实是用模具浇筑出来的,就像做豆腐一样。

    他还看到无数的滑轮、杠杆,组成的精巧器械,轻松将这些沉重的石板,运送到工地各处去,然后由工匠们,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一栋房屋的雏形很快便形成了……

    一路走来,杨世铎都惊叹到麻木了,到最后心里只剩一个念头,那就是天朝实在太伟大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汴京朝拜一番。…,

    不知不觉,来到了接近山顶的一片平地上,只见用草席搭起的凉亭下,站着几个宋朝官员,为首穿绯袍的年轻人,正是他曾经见过的大宋状元陈伸方。

    一看见宋端平,陈恪便大笑着迎上来,两人亲热的互相拍了拍肩膀,宋端平便把身边的杨世铎介绍给他,意思是,千万别说漏了嘴。

    陈恪却不以为意的笑朗声笑道:“早听说杨军师有大理第一智者之称。来得正好啊,这东川城的图纸今日定稿,快帮我们参谋参谋。”

    杨世铎虽然口上连称不敢,一双眼却瞪了起来。

    陈恪又向他们介绍自己身边的官员,那个三四十岁,身材高大的叫苏颂,字子容,官任馆阁校勘。另一位白面矮小的叫沈括字存中,原任海州沭阳知县,都是被陈恪点将,稀里糊涂跟着他南下的。

    起先两人还有些抵触,毕竟一个在人间天堂、一个在京城做官,日子过得都很滋润,却稀里糊涂要从军南征,换了谁都会有情绪。但是见面之后,陈恪宣布了他们的任务——贯通北盘江、红水河水道·并告诉他们工程十分有难度时,两人全都来了劲儿。

    这让陈恪身边的官员很不理解,怎么还有人,越是听说差事难办就高兴呢?对此,陈恪只能报以高深的微笑:“你们不懂技术官僚的闷骚······”

    大宋朝,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科学家的心灵,岂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苏颂和沈括两个随军出征,一路勘探水道,探讨施工方案,等到了东川,已经拿出了一个成熟的计划。但陈恪马上给他们新的任务—为未来的东川城作设计规划。

    “东川不只是我大宋的军营,也不只是未来的矿业中心、钱业中心,更是向大理人展示我大宋强大实力、伟大文明的舞台。”对这座城市的期许,陈恪如是说道:“要让这座城市,有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吸引大理人、大宋人、乃至交趾、暹罗、缅甸人来这里生活。不只是因为铜矿、银矿,而是因为这座城市本身!”

    世上最好大喜功的有两种人,一是狂妄的政客,一是疯狂的科学家,当这两种人凑齐后,就是眼前这幅景象了。

    首先是城市地点的选择,陈恪的要求十分苛刻,他认为城市地点的选择,首先要以居民的健康为重。

    沈括和苏颂便按照他的要求,给出了具体的择址条件——那里应当是高地,无雾无霜,气候要温和,不冷也不热。此外,还要避免在沼泽地的附近。因为早晨太阳升起时微风吹过城市,如果微风带来的雾霭混合了沼泽地的雾霭,沼泽地生物的有毒气息就会漂浮到居民的身上,长时间必然引发疫病。这一点,在大理可谓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年代的云南,到处是充满瘴气、滋生疟痢的湿地。

    除此之外,选址还应当考虑安全性、交通便利、城市空间等因素。

    这就是当初宋人选址,令高升泰抓狂的原因——条件实在太苛刻了。

    千挑万选之后,最终选定了这处位于缮阐府北的临江坝子上,建筑未来的东川城。

热门小说推荐: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伏天氏》 《帝尊》 《家兄朱由校》 《大主宰》 《神医凰后》 《择日飞升》 《天醒之路》 《牧神记》 《人道至尊》 《我真没想重生啊》 《水浒仙途》 《临渊行》 《重生西游》 《我不是野人》 《历史小说》 《剑来》 《大奉打更人》 《地球第一剑》 《洪荒二郎传》 《唐家三少小说全集》 《万族之劫》 《天宫红颜传》 《我本无意成仙》 《请公子斩妖》 《赤心巡天》 《大唐双龙传》 《芈月传》 《延禧攻略》 《风起陇西》 《庆余年》 《剑仙在此》 《神医嫡女》 《对着剑说》 《荒古神帝》 《一品江山》 《神话:仙武大唐》 《天才小毒妃》 《半仙》 《风起和安》 《月关小说全集》 《我吃西红柿小说全集》 《耳根小说全集》 《龙族》 《剑道第一仙》 《烂柯棋缘》 《镇魂》 《天唐锦绣》 《平平无奇大师兄》 《大明第一臣》 《天庭最后一个大佬》 《大周不良人》 《悍戚》 《我的师兄绝世无双》 《最强红包皇帝》 《万界圆梦师》 《诡秘之主》 《大王饶命》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很纯很暖昧》 《我的26岁女房客》 《玄鉴仙族》 《雪中悍刀行》 《夜的命名术》 《大唐扫把星》 《星门》 《辰东小说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