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

文字大小调整:
    其实陈恪的‘译书换黄金’,只是当年阿拉伯君王那套的缩水版。

    阿拉伯人是以黄金换书稿,陈恪却是用黄金换成书。书稿和成书的重量,相差何止一倍?

    虽然一本书的分量不一定,一个翻译家一年的工作量却是一定的。陈恪尽管还不知道,那些阿拉伯学者的效率如何,但知道后世翻译大家傅雷自述‘初稿每天译千字上下,第二次修改,一天也只能改三千余字,几等重译。’

    另一位翻译大家草婴,一年三百六十天,一时不辍,每天的翻译速度也只有一千字。

    那时翻译的技术条件,和现在相差不大,傅雷和草婴的水平,绝不差于这些阿拉伯学者。阿拉伯人又是出了名的慢性子,所以一年连翻带修,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万字的产出。

    三十万字印成书有多重,汴京书局有准确数字——以目前的纸质和印刷水平,就算加上书皮,平均是两斤重。

    因为市面上铜钱暴增,导致物价上涨,或者说铜钱贬值,两斤黄金大概折钱五百贯……这一点,也是陈恪最受争议的地方,人们普遍认为,滇铜入京,导致富户大量抛出贮藏的铜钱。虽然‘钱荒’得解,但物价也随之上扬。陈恪发给阿拉伯人每月十贯的津贴,其实只相当于四年前的七八贯。

    只是人们不理解,为何明明物价上涨、钱不值钱,但大家的日子却似乎普遍好过了不少呢?政府的税收也有所增加。也幸亏如此,陈恪才只背了个骂名,没有遭到实质性的攻击。

    言归正传,五百贯钱确实不少,但也不算太多……与陈恪这个品级的官员。年收入大致相当。这些顶级的学者。漂洋过海来到大宋,呕心沥血一年,才赚五十万。陈恪甚至觉着,有些对不起他们。

    当年的阿拉伯帝国之所以承受不起,是因为百年翻译运动。已经成了一个翻译阶层,好几万学者专门从事翻译工作,就是座金山,也让他们搬空了。

    而陈恪这边,不过区区几十人,还不会对他造成太大压力。就算将来阿拉伯学者再增加几十倍,他紧紧腰带,也能顶得住。

    但是他的财务官指出,他的破产危机并不遥远——真能导致他破产的。是宋朝人得知此事后,必然会加入进来。宋朝数百万读书人,只有极少部分做官经商、生活优渥的。绝大部分都生活贫寒。甚至前途无望。是绝对无法抵挡这份既体面、又高薪的诱惑的。

    到时候,要求加入翻译大军的读书人蜂拥而至。你是答应不答应?不答应,翻译运动的意义何在?你在大宋的名声也要毁掉了。答应,迅速破产是一定的……

    “你以为翻译书籍是那么简单?光学会阿语是没有用的,你还得成为这个学科的专家,才能将这个学科的著作翻译成文。”陈恪却摇头笑道:“哪怕是天才,不下七八年以上的苦功夫,也没有可能做到。”

    “大人这是自夸吧?”周定坤狐疑道:“你好像学习阿拉伯语才一年多,就能开始翻译《几何原本》了。”

    陈恪直翻白眼,心说,那都是后世的中学知识好不好?可别人脑子里,都是空白一片啊!

    “就这样定了吧。”陈恪不再解释,斩钉截铁道:“我这辈子赚到所有的钱,都投在这件事上,也绝不后悔!”

    “……”见主人决心已定,周定坤不再烦言,相反他定定望着陈恪,许久才用犹太语轻声道:“不知道你是不是我们一赐乐业人弥赛亚。但你一定是宋人的弥赛亚。”

    “你说什么?”陈恪还没把学习犹太语,提上日程。

    “我是说,在我们犹太人眼中,知识就是财富。”周定坤道:“装在脑子里的知识,是谁也夺不走的财富。”

    “是吧。”陈恪笑道:“所以你回去问问李维和兰必,是否能赞助我一下?”

    “哈……”周定坤失笑道:“原来大人也有不逞英雄的时候。”

    “众人拾柴火焰高么。”陈恪无奈笑道:“再说了,他们何其精明,怎会不知赞助文化的好处?”

    “如果是官方的行为,他们应该更乐意掏钱。”周定坤的职业操守没的说,既然是陈恪的财务官,自然要站在他的角度算计。

    “几年之内,是别指望了。”陈恪摇头道:“看看将来吧……”

    “那他们恐怕不会掏多少钱。”周定坤叹口气,压低声音道:“说句不当说的话,大人,李维和拉比,都对那位获胜的信心不足,所以他们宁肯把赚来的钱投到南洋去。”

    “这也是人之常情。”陈恪并不在意道:“这个钱,我自也并非出不起,但那样太扎眼,所以我想成立个专项专项基金会,翻译书稿的奖金,从这个基金会里出。他们不一定非要出多少钱,主要是帮我分担一下眼球。”

    “大人,有时候我觉着,”周定坤苦笑道:“你还真是自找苦吃。”

    “人么,总得在物欲之上,有点别的追求。”陈恪却笑道:“我如今找到了自己的追求,乐在其中、何苦之有?”

    ~~~~~~~~~~~~~~~~~~~~~~~~~~~~

    果然不出所料,很快有御史弹劾陈恪,结交番邦,图谋不轨。还要求仔细审查这些夷狄的来历身份,以免有敌国奸细混在其中云云。若不是陈恪早做了万全准备,还真够他喝一壶。

    饶是如此,陈恪也不敢大意,赶紧上疏自辩,用一篇感情充沛的文章,将一干阿拉伯学者描绘的人品高洁、不肯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在听说大宋朝贤君在位、政治清明、重视文教、兼蓄并包后,毅然克服千难万险,迢迢千万里来投……

    又将其一路上所遇到的风暴、瘟疫、海盗、迷航、缺水、疾病等种种艰难险阻,描写的淋漓尽致、催人泪下。让观者无不深深为这些阿拉伯人的坚韧执着而感动……

    据说官家在看了奏章后,竟连连叹气道:“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当日御前当值的是王珪王相公,他是陈恪的同乡前辈,只是在政事堂资历太浅,一直也不敢乱说话。但这点无关宏旨的小事,他还是能帮上忙的,于是对官家道:“有道是‘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这些外邦人士如此诚心归附,又是饱学的读书人,付出那么大代价来到汴京,朝廷却对他们不闻不问,甚至横加猜忌,实在让人寒心。不如遣使慰问、稍加优渥,以示我天朝有容乃大!”

    “说的不错。”赵祯点点头,却有些为难道:“但这些人的来历……只听陈恪一面之言,着实难以让人放心,若朝廷贸然恩赏,只怕将来难堪。”

热门小说推荐: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伏天氏》 《帝尊》 《家兄朱由校》 《大主宰》 《神医凰后》 《择日飞升》 《天醒之路》 《牧神记》 《人道至尊》 《我真没想重生啊》 《水浒仙途》 《临渊行》 《重生西游》 《我不是野人》 《历史小说》 《剑来》 《大奉打更人》 《地球第一剑》 《洪荒二郎传》 《唐家三少小说全集》 《万族之劫》 《我本无意成仙》 《请公子斩妖》 《谁让他修仙的!》 《赤心巡天》 《大唐双龙传》 《芈月传》 《延禧攻略》 《风起陇西》 《庆余年》 《剑仙在此》 《神医嫡女》 《对着剑说》 《荒古神帝》 《悍戚》 《神话:仙武大唐》 《天才小毒妃》 《半仙》 《风起和安》 《仙父》 《月关小说全集》 《我吃西红柿小说全集》 《耳根小说全集》 《龙族》 《剑道第一仙》 《烂柯棋缘》 《镇魂》 《天唐锦绣》 《平平无奇大师兄》 《大明第一臣》 《天庭最后一个大佬》 《大周不良人》 《天宫红颜传》 《我的师兄绝世无双》 《最强红包皇帝》 《万界圆梦师》 《诡秘之主》 《大王饶命》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很纯很暖昧》 《我的26岁女房客》 《玄鉴仙族》 《雪中悍刀行》 《一品江山》 《夜的命名术》 《大唐扫把星》 《星门》 《辰东小说全集》 《阳神》 《真灵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