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十三章 君权危机
为了这屈指可数的财富,动员无以计数的军队将整个世界弄得乌烟瘴气,有何益处?
最要紧的则是战争会加速民智之觉醒,更会催化文明之进程,大唐已经处于世界文明之顶端,再进一步难如登天,可那些尚处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阶段的蛮夷们,却有可能在战争之中完成进化。
一旦这些文明从奴隶时代进入封建时代,就意味着生产力的提升,给大唐的霸业带来极大阻碍。
所以在房俊的构想之中,不需满世界的点燃战火,只要大唐的商队畅行世界,通过商贸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将全世界的财富通过海洋输送回大唐,完成大唐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原始的资本积累,让整个世界的蛮夷沉迷于华夏文化的温和驯服之中,这才是最正确的征服方式。
若是能够在此期间使得大唐完成文化的又一次进化,那自然再好不过。
财富积累至一定程度是一定会完成文明进化的,毋庸置疑。
……
“但水师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在各处租赁之地确保统治的同时,也要挑动、促发当地势力的分裂,扶持弱者、打击强者,使其内部长期处于对立之态势,不得不依靠大唐之支持才能生存。”
房俊信口道来,皆是后世早已被诸多殖民者使用且证明有效的统治方式。
武媚娘想了想,道:“譬如大唐在倭国那样?”
倭国虽然不过是海外一岛国番邦,不过却有着其传承世袭,具备了统一之根基,之前看似一盘散沙,可说不准某一日出现一个英明神武的君主就可一统诸岛、彻底蜕变。
然而现在呢?
传承久远的皇嗣彻底断绝,海岛处处烽烟,不仅虾夷人由北至南侵占了大半土地,就连被大唐击溃的高句丽人、百济人、新罗人都纷纷驾船出海逃至彼处,或烧杀掳掠或侵占土地,几处海岛可谓残破不堪、满目苍夷。
“大和族”怕是再无一统诸岛之机会。
大唐并未直接参与战争,却使得各方都仰仗大唐之鼻息,纷纷出卖诸岛之矿山利益以求大唐之支持,大唐左右逢源、好处占尽,更将瓷器、丝绸、竹纸等等货物贩卖至倭国,将倭人祖祖辈辈积攒之财富洗劫一空。
房俊颔首,道:“大唐可以策动战争,但尽量不参与战争,似杨胄那般在波斯海与大食人硬碰硬的作战乃不得已而为之,此战之后水师大概率不会再打一场这样的战争,因为我们会扶持其内部其他势力去触动哈里发的统治,大食人即将焦头烂额、自顾不暇,非但不会对水师予以还击,甚至必须主动与水师谈判,寻求停战以及推进双方贸易,否则一旦大唐介入,哈里发的统治将面临崩溃之危险。”
侯赛因目前还在阿曼的山岭之间游荡,已经与大唐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卖国条约”,换取了大唐的资助,只需等到资助抵达,其麾下超过数万战士完成换装,就会杀出山岭、穿过广袤的鲁卜哈利沙漠、越过两河流域,直扑大马士革。
武媚娘秀眸闪闪、抿着嘴唇,忍不住并紧双腿。
这种仿佛高坐云端俯瞰众生,江山尽在我手、天下挥斥方遒的感觉,令她娇躯战栗,身体里的血液加速流动,好似潮起又潮落……
与之相比,宫室之内争权夺利实在是没意思的很。
*****
天明之时,乌云堆积、寒风凛凛,放晴一日的天气又再酝酿着一场大雪。春明门城楼上的灯笼在寒风之中摇曳,光芒照着城下官道,城门已经打开,出城、入城的百姓排着队列接受守城兵卒的盘查,缓缓进入城门。
虽然朝廷未曾对宗室兵变做出半分披露,长安城内也不曾遭受兵灾,但对于宗室兵变一事已经不算什么秘密,毕竟波及太广、影响太大,早已传遍全城。
不过或许是陛下登基以来接二连三的发生兵变,百姓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也或许是兵变的范围局限于宫城、并未外溢影响城内,故而官员、百姓、商贾们很快安静下来,该作甚就作甚,一场兵变迅速消弭于无形。
甚至就连素来紧跟时政、热血激昂的国子监学子们都未上街游行、攻讦官员……
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排队入城的百姓们愕然回首,便见到三匹快马疾驰而至,马上骑士背负一面小旗,人马俱是披着一层寒霜,直抵春明门下。
长安百姓见多识广,知道这是外地急递入京传送战报的信使,军务不可有半分延误,所以纷纷避让,由信使现行入城。
三名信使在马背之上抱拳施礼致谢,策骑走向城门。
有好事者遂高声询问:“敢问信使,是何处战报?是胜是负?”
其中一名信使闻言,回头大声道:“水师于波斯海大破大食国水军,击沉战船数百艘,击毙敌军数千,迫使大食国尸罗夫港总督签署协约,大胜!”
“水师威武!”
“大唐万胜!”
闻听“大胜”,城门前的百姓振臂高呼几声,但情绪并未有多么热烈,更像是礼貌性的喊一喊口号、做一做样子,毕竟军队都是大家的“子弟兵”,力战之下博取胜利,总要给一些面子。
至于什么“击沉战船数百”、“击毙敌军数千”,很难让早已习惯于动辄拓土千里、毙敌数万的大唐百姓产生兴奋之情,又不是灭国陷城,这种规模的胜利有什么好大惊小怪?
更何况什么“波斯海”、“尸罗夫港”……那是在哪儿?
没听过啊。
三名信使有些无语,不过这时守城兵卒已经上千验看腰牌、文书,没工夫给百姓解释水师如何在几万里之外一战击溃大食国水军主力,旋即进入城门,沿着春明门大街打马急行。
……
李承乾天未亮便起床,沐浴更衣之后未等吃早膳,便坐在御书房内开始处置公文。
这些时日因为逆贼兵变之缘故,不仅平添了诸多事务,也导致寻常政务挤压,厚厚的公文、奏疏在御案之上堆得好似小山一般,一旁的内侍总管王德端茶递水,帮着将陛下批阅好的奏疏归拢一下。
李承乾批阅奏疏的空隙抬起头,看着丝毫不见减少的公文,微微叹了口气。
想要做一个明君,不是有决心、有能力就行的,更在于有着充沛的精力。
偌大敌国,疆域横跨万里之遥,治下黎庶亿万,当世列国之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官僚机构,每日里的政务数之不尽。如此繁多之政务考验着君王的精力,一旦精力不济、难以兼顾,势必出现错误,甚至大权旁落,可若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又实在是耗费心血、难以为继……
外边脚步声响,有内侍快步而入,禀报道:“启禀陛下,有水师信使至承天门外,有战报呈递。”
而后上前两步,双手将战报高举。
王德赶紧接过,呈递于御案之上。
李承乾略显紧张,拿过战报展开,一目十行的看过,目光却略显迷茫……
“尸罗夫港?”
脑海中搜索一番,发现并无此地之记忆,遂起身来到偏室,偏室的墙壁上悬挂着数张舆图,寻到其中一幅,找到波斯海的位置,再按照战报之上记述索引,好不容易找到尸罗夫港。
再按照比例尺换算一下……一时间居然并未算出尸罗夫港距离长安到底有多远。
数字有点大……
负手返回御案之前,喝了口茶水,抿着嘴又看了一遍战报,怒哼一声,将战报丢在御案上。
他关注的自然不是尸罗夫港到底距离长安多远,而是震怒于水师擅自与“天下第二强国”的大食国发动战争,事先居然未曾向中枢有一言半语之请示,战争结束之后才传回战报并附上与大食国之合约。
战争大获全胜,大唐扬威异域,战火之缴获极为丰盛……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军队可以自行选择开战,而且不是小规模的战斗,而是与另外一个庞大国家的主力水军硬碰硬的海战。
当然,李承乾也明白波斯海距离大唐太远,若任何行动都要请示长安得到圣旨允准方可施行,必然贻误战机,前方将帅应有临机决断之权……可无论理由何等充分,都不能抹除对于君权之蔑视。
两国开战,且是大唐主动出击,居然可以无视君王自行其是,待到战后才一封战报敷衍告知,何其屈辱!
长此以往,他这个皇帝手中还能剩下几分军权?!
难道最终要被圈在皇宫大内当一个吉祥物吗?!
王德躬身肃立一旁,看着陛下铁青的面色,心中惴惴、战战兢兢。
良久,耳边传来陛下阴沉的语音:“传召刘洎、马周,即刻觐见!”
“喏。”
热门小说推荐: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伏天氏》 《人道至尊》 《帝尊》 《水浒仙途》 《家兄朱由校》 《天醒之路》 《大主宰》 《神医凰后》 《我真没想重生啊》 《择日飞升》 《牧神记》 《临渊行》 《重生西游》 《我不是野人》 《历史小说》 《剑来》 《大奉打更人》 《地球第一剑》 《洪荒二郎传》 《唐家三少小说全集》 《万族之劫》 《神话:仙武大唐》 《天宫红颜传》 《请公子斩妖》 《赤心巡天》 《大唐双龙传》 《芈月传》 《延禧攻略》 《天才小毒妃》 《龙族》 《耳根小说全集》 《我吃西红柿小说全集》 《月关小说全集》 《暮夜良人》 《仙父》 《风起和安》 《半仙》 《风起陇西》 《悍戚》 《我本无意成仙》 《荒古神帝》 《对着剑说》 《神医嫡女》 《剑仙在此》 《庆余年》 《雪中悍刀行》 《烂柯棋缘》 《镇魂》 《天唐锦绣》 《平平无奇大师兄》 《大明第一臣》 《天庭最后一个大佬》 《大周不良人》 《剑道第一仙》 《我的师兄绝世无双》 《很纯很暖昧》 《一品江山》 《玄鉴仙族》 《我的26岁女房客》 《最强红包皇帝》 《我有一剑》 《万相之王》 《大王饶命》 《诡秘之主》 《万界圆梦师》 《夜的命名术》 《大唐扫把星》 《星门》 《辰东小说全集》 《佛本是道》 《九州牧云录》 《阳神》 《飞升之后》 《真灵九变》 《通天之路》 《从前有座灵剑山》 《许仙志》 《灭运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