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作者:公子許

文字大小调整:
附和这些条件的人不多,但也绝对不少,毕竟李承乾是一个宽厚之人,不大讲究帝王威仪,三品以上的官员若是有事觐见,李承乾只要闲下来大抵都会见一见,很是平易近人。

    会是谁呢?

    李承乾瞅了一眼大殿门口肃立的李君羡,道:“这件事李将军派人详察吧。”

    李君羡应下:“喏。”

    这个任务很麻烦,毕竟附和条件的人很多,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如今长年四门、百余里坊皆军事管制,虽然依旧不可避免有人擅自出入,但只要人手足够,一个一个的排查近两日以来所接触之人,很快就会有反馈。

    内侍总管王德从门外走进来,走路虽然无声,但脚下频率极快,来到李承乾一侧,低声道:“陛下,中书令刘自觐见。”

    李承乾蹙眉,略一迟疑,道:“宣。”

    虽然对刘自几次三番干涉军务有所不满,但中书令已经是帝国最核心的领导层之一,该给的体面还是得给。

    】

    “喏。”

    王德退出。

    李靖不满道:“军政分开,此乃陛下登基之初便定下的国策,双方互不干涉,各成一体,由陛下居中掌握,即可彰显皇权,又能提升效率,避免扯皮推诿之事。刘自其人猖獗狂悖,时常干涉军务,导致军政双方隔阂日深,不能精诚合作增加内耗,其大罪也。”

    他从来不是个背地里打小报告之人,但是对于刘自去极为厌恶,认为对方只是一个官僚,全无半分名臣之相,且心胸狭隘、唯利是图,这样的人放在中枢,必成祸患。

    身为宰辅,即便坚持政见乃是必备之素质,但举凡自己敌对之人的政见皆反驳,毫不考虑帝国利益,这样的人坐上高位有害而无益。

    李承乾摆摆手,道:“刘中书勤于政务、能力卓越,正是朕推行内政的得力臂助,卫公此言往后莫要提及。”

    李靖默声不语。

    他之所以如此激烈的表达自己的态度,也不过是为了支持房俊而已,他自己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将解甲归田,朝堂之上的事情与他何干?

    但既然往后房俊势必要与刘自为首的文官扯皮,那么自己能帮一点自然还是要帮一点……

    须臾,一身官服的刘自快步入内。

    “微臣见过陛下。”

    “免礼,刘中书请入座。”

    “谢陛下……在下见过诸位,有礼了。”

    “客气,客气。”

    相互寒暄两句,刘自入座,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给身后的内侍,道:“启禀陛下,昨夜有人自府外以弩箭将这封信投入府中,微臣不知信中内容,故而贸然拆开查看,才得知是委托微臣转呈于陛下,微臣不敢擅专,只能将信笺带来,请陛下过目。”

    武德殿中一片寂静,诸人神情不一,但目光都似有若无的逗留在刘自身上。

    刚才还要查看是谁与萧瑀暗中勾结呢,一转眼的功夫居然自己跳出来了……

    李君羡站在大殿门口眼观鼻、鼻观心,一桩麻烦的差事忽然就没了,心情挺不错,却没有一丝半点表现出来。

    李承乾看着刘自,默然无语,目光之中却多有审视。

    内侍将信笺放在御桉之上。

    刘自神情有些喟然,解释道:“大抵是之前微臣曾在宋国公手下做事,积累了一些交情,使得宋国公愿意相信微臣的为人,故此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予以托付。不过自宋国公叛逃之后,微臣与其绝无半分联系,还请陛下明鉴。”

    事实上,昨夜收到被弩箭送入府邸的信笺之后,刘自思考了小半个晚上,最终才决定将这封信送到陛下手中,毕竟与叛贼暗中联络这种事说不清道不明,万一陛下生疑,即便不发作也好似一根刺藏在心里,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当然,他同时也将这份信笺抄录了一份,派人送给晋王……

    看着刘自一脸苦笑无奈,李承乾忠于收回目光,命人将信笺拆开,仔细观阅。

    看完之后,沉思片刻,摆手让内侍将信笺交予李勣、李靖两人传阅。

    李勣、李靖两人相继看过,又将信笺交给内侍还给皇帝。

    信笺之中,的确如褚遂良所言那版,萧瑀坦言可以“策反”薛万彻,使其假借会师晋王之际骤然发动,对晋王大军予以突袭,届时霸水西岸的军队渡河接应、前后夹击,可在骊山之下大破叛军。

    显然,萧瑀是后悔了,现在觉得晋王不能成事,害怕皇帝事后追究他叛逆之罪,故而以这种近乎于“投名状”的方式向皇帝表达忠心,只要按照萧瑀的设计行事,那么无论如何战后都要给其记上一功。

    再加上江南糜烂,严重影响帝国财政,需要借助萧瑀的影响力去安抚、治理江南,两相结合之下,皇帝必然免除萧瑀所有罪责,官复原职,一如往昔……

    逻辑自洽,合情合理,的确是萧瑀滴水不漏、瞻前顾后的风格,将局势算计得清楚明白,唯一疏忽的便是轻信了褚遂良,反被褚遂良暗中出卖,使得这封信笺的效用大打折扣。

    李承乾道:“如此看来,雉奴那边军心不稳,即便是身边的重要人物也都心存异志,距离败亡之日不远了。”

    李勣、刘自颔首称是,晋王麾下本就缺乏人才,无论运筹帷幄的名帅还是智计百出的谋士,都严重欠缺,似萧瑀、褚遂良这样的人物肯定是其身边的左膀右臂,如今却相继向皇帝表忠心,可见晋王空有十余万大军,麾下却已然与他离心离德。

    原本实力就处于弱势,又不能上下一心,岂有半点胜算?

    李靖却盯着刘自,毫不客气道:“军政有别,此间商议乃是军务,阁下作为中书令,既然无权干涉,还是少听为妙,万一策略泄露对刘中书有所不利,还是回避吧。”

    刘自面色一变,不悦道:“吾为‘中书令’,职责便是辅左陛下处理事务,何以用军政来区分?卫公如今军权在握,堪称军中第一人,号令所致莫敢不从,难道丝毫不懂避讳之道理,非要排除异己、一手遮天?”

    这话说的极不客气,不仅给李靖扣上一个独揽军权、排除异己的罪名,其“军中第一人”的称谓更是试图将一旁的李勣也给牵扯进来……

    李靖艴然不悦,未等说话,一旁的李勣已经澹然道:“刘中书此言差矣,陛下乃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吾等皆乃陛下之兵卒,您口口声声‘军中第一人’,却是将陛下置于何处?”

    他老早已经厌烦了这个“军中第一人”的称谓,自李靖退出军务、幽居府邸,这个名头便一直扣在他头上。然而这样一个称谓除去听上去特别霸气之外,毫无半分实惠。

    难道当真有人因为这样一个称谓纳头便拜、任凭驱策?

    反倒是对于军权极为敏感的皇帝会因此心生猜忌,也就是太宗皇帝心胸宽广,对于军队的掌握极其自信,否则他李勣怕是老早就得卸甲归田,否则难得善终……

    如今陛下即位,可不是太宗皇帝那样带着贞观勋臣打天下的马上皇帝,又对房俊极为宠信,谁知道会否对他李勣心存忌惮?

    他之所以在陛下登基之初袖手旁观,不掺和皇位争夺之事,也有这样的考虑在内。

    终归是要避嫌的。

    可刘自口口声声“军中第一人”,看似说的李靖,但真实用意却含沙射影……

    不得不当着皇帝的面表态。

    刘自自然不服,论唇舌功夫,武将之中除去房俊他怕过谁?

    正欲反唇相讥,李承乾已经开口道:“朕登基之日,便曾定下军政区分之策略,以免军政之间相互扯皮攻讦,诸位皆乃朕之肱骨,还望能够奉行。”

    刘自面色阵红阵白,踟蹰片刻,只得起身,喟然道:“陛下赎罪,非是微臣攻讦武将,实在是武将擅权乃国之隐患,不得不予以钳制。但微臣的确唐突了,这就告退。”

    起身施礼。

    李承乾对王德道:“最近关中各地纷乱动荡,中书令日夜处置政务,劳心劳力,去将去年进贡的茶叶取上两斤赐予中书令。”

    又对刘自道:“非是朕对中书令有所偏见,但规矩既然定下,那咱们无分君臣都应竭力遵守才行。朝中政务如山,中书令劳苦功高,还应多多注意身体,朕依仗之处甚多。”

    刘自感激涕零:“此臣分内之事,为君分忧更是荣耀至极,自然夙兴夜寐不敢懈怠,多谢陛下体谅。”

    言罢再度见礼谢恩,退出殿外等着王德去取茶叶……

    殿内重归安静。

    李承乾问道:“此事当如何应对?”

    李靖看向李勣:“懋功素来多智,还请多做绸缪。”

    李勣不愿多言,但事已至此,只得说道:“薛万彻乃陛下之人,宋国公不知,故而有‘游说’之言。依微臣之见,不若将计就计,准许薛万彻应萧瑀之请渡过渭水与晋王会师。可以按照萧瑀之计划攻击晋王军队,但不能功其要害,可袭击其后阵,一则削弱叛军实力,再则让晋王更无后退之余地。”
目录: 天唐锦绣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小说推荐: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伏天氏》 《人道至尊》 《帝尊》 《水浒仙途》 《家兄朱由校》 《天醒之路》 《大主宰》 《神医凰后》 《我真没想重生啊》 《择日飞升》 《牧神记》 《临渊行》 《重生西游》 《我不是野人》 《历史小说》 《剑来》 《大奉打更人》 《地球第一剑》 《洪荒二郎传》 《唐家三少小说全集》 《万族之劫》 《神话:仙武大唐》 《天宫红颜传》 《请公子斩妖》 《赤心巡天》 《大唐双龙传》 《芈月传》 《延禧攻略》 《天才小毒妃》 《龙族》 《耳根小说全集》 《我吃西红柿小说全集》 《月关小说全集》 《暮夜良人》 《仙父》 《风起和安》 《半仙》 《风起陇西》 《悍戚》 《我本无意成仙》 《荒古神帝》 《对着剑说》 《神医嫡女》 《剑仙在此》 《庆余年》 《雪中悍刀行》 《烂柯棋缘》 《镇魂》 《天唐锦绣》 《平平无奇大师兄》 《大明第一臣》 《天庭最后一个大佬》 《大周不良人》 《剑道第一仙》 《我的师兄绝世无双》 《很纯很暖昧》 《一品江山》 《玄鉴仙族》 《我的26岁女房客》 《最强红包皇帝》 《我有一剑》 《万相之王》 《大王饶命》 《诡秘之主》 《万界圆梦师》 《夜的命名术》 《大唐扫把星》 《星门》 《辰东小说全集》 《佛本是道》 《九州牧云录》 《阳神》 《飞升之后》 《真灵九变》 《通天之路》 《从前有座灵剑山》 《许仙志》 《灭运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