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四十一章 坐而论道
王安石出言素来直言不讳,纵横之学是王安石批评苏轼,苏辙的那一套。
说他们兄弟二人的文章,就一事论一事,通篇无其要。
就事实而论,王安石批评是有点道理的。二苏的策论文采斐然,称得上字字珠玑。不过他所有策论都看完后,你会对二苏的策论有个很模糊的印象。
那就是二苏的政见到底是什么?
每一篇策论都在论事,就一事一事,篇篇都只能拿来当作考场上的应试文章来看,当然纵然如此也是满分作文那等,可是总结在一起就是有术无道。
不过二苏那时候那么年轻,写出这样文章已不容易,王安石这话未免有些文人相轻。
但文章一定有个‘要’在其中,可以总领全篇的,就是论语而言就是一个‘仁’字,理解了这个字去读,就篇篇破也!
而中庸呢?
王安石迫不及待地读起,他拿着食指在嘴中沾了沾,便动手翻书页。
他看书极快,称得上一目十行随口问道:“中庸之要是什么?”
章越道:“中庸实称中用,中用的中便是允执厥中的中。”
王安石抬起眼皮飞快地看了章越一眼,允执厥中被韩愈推崇列入道统说,成为儒家十六字心传。
“中庸之要是中?”
章越道:“中不过是果而已,论语主仁,孟子主性,中庸主在于一个诚字。”
王安石微微点头,如果章越说中庸之要在于一个‘中’字,他就直接将书给丢了。
后人读中庸视作‘庸常’和‘保守’之意,甚至望文生义为‘折衷主义’。其实庸就是用的意思,中庸不是又中又庸,而是中用,或者说是用之中。
中就是不偏不倚,什么叫不偏不倚?就是主观与客观要符合。以末为本,才是折衷主义和调和主义。
中庸的本是什么?就在‘诚’之一字。
王安石对此深以为然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正如孟子所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顿了顿王安石一面看书一面问道:“故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主张性善之说,孟子也主张性善,然而荀子却言性恶,而杨子主张人性善恶混,你怎么看?”
中庸主张诚,诚即率性而为,那么人性的根本呢?
于是人性善良之论就来了。
章越知道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主张的是扬子之说,他认为人性善恶混同,也是说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王安石可谓讲得很贴切,但还是有问题的。
因为不考虑客观,只讲主观。
章越道:“在下之见与丞相相同,不过又略有不同。人有穷时也有达时,穷时易向恶,达时易向善。江洋大盗也可孝之父母,李世民有违人伦,却也功盖天下。”
章越的话说白了,人的善恶是看条件,也看对象的。
人在资源短缺时便群体陷入内斗,资源富足时就友爱互助。
比如末日文有句经典名言,乱世先杀圣母。
热门小说推荐: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伏天氏》 《水浒仙途》 《人道至尊》 《牧神记》 《择日飞升》 《神医凰后》 《大主宰》 《家兄朱由校》 《帝尊》 《天醒之路》 《我真没想重生啊》 《临渊行》 《重生西游》 《我不是野人》 《历史小说》 《剑来》 《大奉打更人》 《地球第一剑》 《洪荒二郎传》 《唐家三少小说全集》 《万族之劫》 《耳根小说全集》 《龙族》 《我吃西红柿小说全集》 《社保动态》 《天宫红颜传》 《请公子斩妖》 《谁让他修仙的!》 《赤心巡天》 《大唐双龙传》 《芈月传》 《延禧攻略》 《风起陇西》 《半仙》 《月关小说全集》 《人族镇守使》 《寒门宰相》 《太乙》 《我的邻居是女妖》 《暮夜良人》 《仙父》 《风起和安》 《庆余年》 《天才小毒妃》 《神话:仙武大唐》 《我本无意成仙》 《荒古神帝》 《对着剑说》 《神医嫡女》 《剑仙在此》 《一品江山》 《烂柯棋缘》 《镇魂》 《天唐锦绣》 《平平无奇大师兄》 《大明第一臣》 《天庭最后一个大佬》 《大周不良人》 《剑道第一仙》 《我的师兄绝世无双》 《最强红包皇帝》 《诡秘之主》 《悍戚》 《雪中悍刀行》 《玄鉴仙族》 《我的26岁女房客》 《很纯很暖昧》 《我有一剑》 《万相之王》 《万界圆梦师》 《大王饶命》 《星门》 《大唐扫把星》 《夜的命名术》 《辰东小说全集》 《诛仙》 《许仙志》 《紫府仙缘》 《灭运图录》 《九州牧云录》 《从前有座灵剑山》 《通天之路》 《真灵九变》 《飞升之后》 《修真世界》 《阳神》 《佛本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