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文字大小调整:
    老朱这一番表态,总算是救了汤和,他都感觉到后怕,这种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弄得不好,就彻底得罪了夫人。

    虽然马氏素来贤良,姊妹同嫁一人,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想来不会迁怒自己……但是不要忘了,在老朱手下,有太多心向马氏的人。

    且不论那些干儿子们,就说张希孟,他为啥火急火燎,替马氏出头?不要忘了,当初是马氏和朱元璋一起救了张希孟,夫妻俩的份量是一样的。

    张希孟要是不替马氏出头,那才奇怪呢!

    和张希孟有一般心思的人可不在少数,如果大家伙成心给你汤和穿小鞋,你老汤可吃不了兜着走!

    经此一件事,算是给汤和一个教训,从此往后,他彻底老实了,真别觉得自己是发小,又对老朱有恩,就什么事都敢掺和,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汤和什么也不敢多说,赶快去军营,好好练他的中军营了。就连击杀了邵荣的功劳都不要了,就盼着能把这事情给忘了最好。

    打发走了汤和,就剩下张希孟和朱元璋两个。

    老朱轻叹口气,“咱心里头有数,没有妹子,就没有咱的今天,如论如何,咱也不能干那种没良心的事情,你用不着担心的。”

    张希孟听到这里,慌忙站起,诚惶诚恐道:“主公,我承蒙夫人大恩,又生怕主公家中生事,影响军心,故此才仗着胆子,僭越了规矩,还请主公责罚。”

    老朱摇头,“罚什么?你是为了咱好,说得做得,都是对的,难道做对的事情,也要受罚?这是哪门子规矩?”

    张希孟却是坚持道:“主公,还有一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主公的家事本就不是属下能干涉的。主公没有询问,我擅自做主,这就是坏了规矩!”

    “别胡说!”朱元璋打断了张希孟,突然忍不住笑了,“先生你可真有意思,明明做对了,咱感激你,你非要往自己身上揽罪过,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张希孟正色道:“主公,这事情不能只看对错,我干预主公家事本就不对,不管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都该受罚,这是规矩!”

    张希孟深吸口气,继续道:“主公请想,这一次是对的,那下一次呢?一直这样下去,就不免生出骄纵之心,觉得自己手握大权,什么事情都敢掺和,什么话都敢说,渐渐的,也就失去了分寸体统。主公,如今地位日盛,权威日隆。属下文武,也该越发懂得规矩才是。”

    朱元璋默默听着,张希孟的这套说法,老朱自然是听得进去的,而且十分欢喜。

    眼下老朱掌控的势力范围,已经达到了三个府,治下几十万人,兵马数万,俨然一方诸侯。

    尤其是这一次讨来了都指挥使的职位,下一步,距离称王也就是一步之遥。

    虽然老朱不想当出头鸟,但是在自己这个团队中,必须树立起绝对的权威,才能如臂使指,上下一心。

    可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就拿这一次的汤和来说,他敢答应张氏,把母女接来,居然都没有事先请示朱元璋,这就是没有规矩的结果。

    其实站在汤和的角度来想,他也没什么大错。

    他是朱元璋的发小心腹,又曾经帮助过老朱,算是有恩。

    别的不讲,总能算是半个家人吧!

    张氏又是朱元璋的岳母,她带着女儿,来见自己女婿,完全没有阻拦的理由。

    但如果换个角度,老朱是三军统帅,派遣汤和送赵均用给郭子兴处置。

    任务如此,他还能多带张氏回来吗?

    老朱思忖了许久,长叹一声,“先生思虑周全,一心替咱谋划,咱着实感激。可是这些弟兄们,也都是咱的乡亲弟兄,如果咱烂施威权,颐指气使,是不是也不好?”

    张希孟断然道:“主公,军纪规矩,并不是吆五喝六,倚仗权势,欺负属下。而是一种办事的规范,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情,谁都不讲规矩,就只会乱成一团。执行任务,遇到了突发情况,譬如说邵荣带着人跑了,汤和可以临机专断。但是遇到大帅夫人要来滁州,他就必须行文,说清楚情况,得到了同意,才好行动。不然就会弄得大家伙尴尬,包括下面人也会落下埋怨。”

    老朱还在沉默不语,张希孟继续道:“主公,规矩不光是约束,也是保护。您麾下将领,多为乡亲兄弟,彼此关系亲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越是如此,就越容易私相授受,彼此大开方便之门。当下或许还没什么,但是到了日后,地盘大了,权柄重了,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主公总不愿意对自己的心腹爱将动手吧!”

    朱元璋终于动容了,他忍不住站起来,在地上来回踱步,不停皱眉头。

    足足过了好一阵,朱元璋这才道:“先生以为该如何?”

    张希孟立刻道:“主公,这一次升任都指挥使,下面就要设计都指挥使司的属官,正好借此完善官制,严肃军纪,把规矩建立起来!队伍越来越大了,规矩就越要清晰明白。如此才好约束人心,不至于出乱子。”

    话说到了这份上,朱元璋自然是一万个赞同。

    只不过这个都指挥使司,又该怎么编制呢?

    按照张希孟的建议,下面设三个司,第一为理事司,或者叫理政司,主要负责治下政务,辅佐都指挥使。

    大约就可以理解为一国的宰相。

    张希孟推荐由李善长出任,而且要给李善长一个都指挥使司参议的高位,统御理政司。也就是说,李善长成了朱元璋手下名正言顺的第一人。

    第二个司,名为监察刑狱司,有点类似御史台,负责监督文武,处理刑狱,受理各种案子……这个司,可以暂时交给杨元杲。

    而第三个司,也就是经历司。

    这个司没有什么实权,主要是负责公文往来,安排典礼仪式,列席会议,参赞军机,记录重要事宜……大约也就是这些小事了。

    经历司也是三司当中排名最靠后的。

    张希孟因为张氏的事情,自请降级,任职经历司经历,不再挂掌书记的衔。

    同时在三司之外,设立一个都指挥使参军,由贾鲁担任,再设立一个护卫亲军千户,由郭英负责。

    再加上之前已经提拔的五军指挥使,老朱手下的文武百官初步编制成功。

    大约就是李善长为宰相,杨元杲为御史大夫,贾鲁相当于以备咨询的内阁重臣,郭英既负责保护朱元璋,又负责刺探军情,约等于锦衣卫指挥使。

    至于张希孟,他这个经历司就相当于通政使,不过由于内廷并不存在,他又负责了司礼监的差事。

    虽然具体负担的事情还不是那么明确,可正因为这个模糊,才给了张希孟发挥的空间……总而言之,这是个张希孟极度满意的结果。

    但是有人不高兴了,而且是非常不高兴。

    这人就是马氏!

    她倒也没说什么,只是让朱英过来,请张希孟去府邸,马氏亲自下厨,给张希孟准备了十几道菜,还搬来了两坛子朱元璋都不舍得喝的老酒。

    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连老朱都没请。

    只是马氏,朱英,张希孟三个,坐下闲聊。

    说了说濠州的事情,讲了讲民间听到的趣闻。

    他们之间,笑语欢声,丝毫没有负担。

    马氏也喝了两杯酒,她笑呵呵问张希孟:“小先生,你小时候怎么读书的?可辛苦吗?”

    张希孟放下了酒杯,笑道:“谈不上辛苦,其实小时候启蒙,不是要学会多少东西,只是要打一个基础,学会自己学习,自我提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无止境,至死方休!”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马氏反复念叨了两遍,突然笑了,“小先生,你人年轻,可话却不年轻。这次的事情,我承你的情了!”

    说着,马氏举杯,敬了张希孟一杯。

    张希孟忙道:“夫人,是您和主公救了我,不然我就是路边的白骨。当日若是主公一个人,我也就不掺和这事情了,也免得受罚,官还降了一级。”

    马氏忍不住笑了,“你那是给自己降级吗?分明是想偷懒耍滑!把难事都甩给了李先生……不过这样也好,等过些时候,你就有忙得了。”

    张希孟一愣,“忙,忙什么?”

    马氏笑道:“还能忙什么,忙着给我儿子当先生!”

    “什么?”

    张希孟大惊!

    马氏怀孕了?

    莫非说朱标那小子已经开始成形了?

    就是那个除了短命之外,再无任何缺陷遗憾的最有权势的太子爷?

    按照时间计算,也的确是快了。

    只等这小子降生,一切也都尘埃落定了。

    “我可要提前恭喜夫人了。”

    马氏脸上含笑,她和朱元璋成亲两年多,迟迟没有动静,整个压力,都落在了她的肩头,如果还没有动静,就算朱元璋不想着纳妾,她也要去劝说了。

    只是那时候心情该是何等郁闷,自然不消说。

    如今总算是等来了一个,马氏有预感,这会是个儿子!

    一个上上下下,都期盼的好孩子!




热门小说推荐: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伏天氏》 《帝尊》 《家兄朱由校》 《大主宰》 《神医凰后》 《择日飞升》 《天醒之路》 《牧神记》 《人道至尊》 《我真没想重生啊》 《水浒仙途》 《临渊行》 《重生西游》 《我不是野人》 《历史小说》 《剑来》 《大奉打更人》 《地球第一剑》 《洪荒二郎传》 《唐家三少小说全集》 《万族之劫》 《我本无意成仙》 《天宫红颜传》 《请公子斩妖》 《赤心巡天》 《大唐双龙传》 《芈月传》 《延禧攻略》 《风起陇西》 《庆余年》 《剑仙在此》 《神医嫡女》 《对着剑说》 《荒古神帝》 《悍戚》 《神话:仙武大唐》 《天才小毒妃》 《半仙》 《风起和安》 《月关小说全集》 《我吃西红柿小说全集》 《耳根小说全集》 《龙族》 《大周不良人》 《烂柯棋缘》 《镇魂》 《天唐锦绣》 《平平无奇大师兄》 《大明第一臣》 《天庭最后一个大佬》 《一品江山》 《剑道第一仙》 《我的师兄绝世无双》 《最强红包皇帝》 《万界圆梦师》 《诡秘之主》 《大王饶命》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很纯很暖昧》 《我的26岁女房客》 《玄鉴仙族》 《雪中悍刀行》 《夜的命名术》 《大唐扫把星》 《星门》 《辰东小说全集》 《真灵九变》 《通天之路